教育探索

理论探讨

  • 人机协同视域下技术教育应用的伦理审思

    刘彦铭;韦卓秀;黎雅蔓;

    在信息技术时代,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人类因“缺陷存在”所带来的生理与认知局限。在教育领域,技术作为“代具”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拓展了教育的边界。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技术的主导地位使得人类在教育过程中反向驯化,人的主体性被逐步削弱,教育的本质价值和人文关怀逐渐被技术的效率和工具性所遮蔽。基于人机协同理论,应通过重建价值理性与学以驭器逻辑内涵,通过拓展实践向度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的建构模式以实现师生主体性的回归,推进在教育智能化转型中巩固师生主体性根基。

    2025年10期 No.39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学术伦理问题及防范对策

    完瑞红;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成果,其类人的交流方式和强大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生成能力迅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冲击高校的学术伦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术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作者署名不明,冲击版权保护”“学术不端加剧,破坏学术诚信”“过度依赖工具,消解创新思维”“算法‘黑箱’未解,侵犯学术隐私”“危及知识权威,异化师生关系”“破坏学术公平,影响人才评价”等基本样态,归因于“智能幻觉”的局限性、“智能创造”的可疑性、学术制度的滞后性、伦理教导的模糊性、法律监管的欠缺性等多重因素。因此,必须通过更新数智时代学术规范、加强学术伦理道德教育、优化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审查问责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路径,达到“趋利避害”的理想效果。

    2025年10期 No.39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基础教育

  • 集体行动视域下“双减”政策执行阻滞探析

    彭冬萍;曾素林;刘佳荣;

    “双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家长拒绝减负、主动“增负”以及隐性培训需求仍然旺盛的尴尬局面。当前家长“增负”行为有其现实合理性。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看,政策在集体目标、集体属性、集体规模等层面不利于激励家长集体采取集体行动去执行“双减政策”。我们应理性看待“双减”政策遭遇的集体行动困境,从疏导家长需求着手,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

    2025年10期 No.39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新时代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进路探析

    韩梅;

    生态文明教育在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精准应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聚焦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思维、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明责任等生态文明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内容选择与配置应兼顾生态伦理、生态审美、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实践等内容要素的均衡。教学方法选用应关照生态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注重“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跨学科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思辨式、情境式教学方法”的选择。

    2025年10期 No.39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高等教育

  • “强基计划”政策的执行困境与破局对策——基于米特-霍恩模型的分析

    祝雅汶;

    “强基计划”作为一项高校招生培养政策,旨在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运用米特-霍恩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影响“强基计划”执行的阻碍因素,发现“强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面临政策目标与标准不明确、资源分配不均衡、组织协同不通畅、执行机构创新不足、政策环境复杂加剧以及执行者意向与志向错位等多重困境。为有效破局,推动“强基计划”高质量实施,建议优化选拔机制,增强招生目标和测评方法的适切性;落实明责赋权,提高人才培养及成效跟踪的透明度;创新培养模式,平衡为国育才和学生发展的协调性。

    2025年10期 No.394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国外双学士学位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张毅;曹丹平;唐建峰;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学科知识已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综合性问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成为未来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双学位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外一流高校的双学位教育以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内驱力为根本目的,以灵活多样的专业交叉融合形式满足学生专业拓展需求,以精细严格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保证双学位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借鉴国外大学双学位办学经验,我国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双学位教育相关政策、明确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标、丰富双学位教育资源、构建双学位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举措,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

    2025年10期 No.394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

    陈薪璇;陈阳;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逻辑,并且能够驱动高等教育形成跨学科融合新生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理工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面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适应缓慢、教育技术适配滞后、教学评价体系失衡、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短板、教育资源协同存在壁垒等五重困境,而建设数字化场景重塑课程体系并优化教学方式、产学研协同突破技术适配滞后、完善评价机制重构评价体系、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师生的数字化素养、构建标准平台打破资源协同壁垒等是理工科教学数字化转型走出困境的路径。

    2025年10期 No.39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新农科视域下新型农林人才政治素养培育研究

    廉宏达;李茉;

    政治素养是新型农林人才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服务“三农”、推动现代农林产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型农林人才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新型农林人才政治素养的培育是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政治素养的三维内涵,探索技能素养的政治价值导向,提出应构建政治素养与技能素养的协同机制,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主线,以价值引领锚定政治素养培育目标、以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筑牢政治素养根基、以文化涵育提升政治素养效能、以机制建设保障政治素养,从而有效落实的新型农林人才政治素养培育路径。

    2025年10期 No.39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五育”并举视域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路径

    陈旭日;

    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积极心理品质既能够促进个体学习和工作绩效的提高,也能够影响其将来的发展和成就。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夯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而且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实证探索在“五育”并举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提出从问题学生关注到全体学生成长需求、从个体心理咨询到团体式参与培养、从课堂教学为主到沉浸式体验相结合、从单一的培育方式到全方位和多渠道养成等四个路径的转变,从而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10期 No.394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思政与课程思政

  • 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与风险治理

    蒋春霞;曹银忠;

    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赋能增效。动力因、存在因、根源因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三大理论根源。教学模式“智能”、学习范式“动能”、评价程式“多能”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经环节。人工智能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带来潜在风险,可能导致人沦为“焦虑人”“危险人”“工具人”等非“发展”的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复归劳动和实践、克服价值恐慌,回归善与行、克服伦理恐慌,回归人与技术、克服技术恐慌。

    2025年10期 No.39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论犹太人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周琪;

    《论犹太人问题》作为马克思思想转型期的重要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初步显现,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筑牢学理基础,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社会历史观、深化国情世情认识、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扬弃与超越,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现实指向,坚持以问题导向回应困惑、以实践指向提升实效、以“现实的人”为中心激发主体性;马克思在论战中所展现的鲜明的批判精神与斗争品格,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价值引领,要敢于发声“亮剑”、善于正本清源、精于破立并举构建育人格局。

    2025年10期 No.39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教学要素视角下的思政课合力效果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52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陈卓薇;张璐斐;

    思政课合力效果是指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实际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教学要素与思政课合力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合力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要素影响合力效果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为提升合力效果,可采取四项提升策略:用好社会生活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方法的适切性;重视学生需求变化,提升教学目标的价值性;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提高教学主体的融合力。

    2025年10期 No.39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的缘起、功能与实践策略

    刘林洁;王常柱;

    分众化、精准化是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创新发展、提高育人实效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是网上思想道德教育适应中国现代化新要求、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新挑战、契合数字技术发展新动向的必然选择。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具备高效识别与细分受众、精准定制与动态适配、真实反馈与科学评估等基本功能,用于解决教育“供需”矛盾、教育实效提高、网络环境净化等现实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通过强化主体力量、细化对象识别、优化内容供给和深化过程监管,为新时代教育提供多元合力、数据支撑、优质资源和持续保障。

    2025年10期 No.39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教育信息化

  • 基于科学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性方法论重构

    闫泽陆;郭燚;方建安;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瓶颈已从技术迭代转向数字生态的系统性构建,而科学学的系统性方法论能够为破解数字教育生态困境提供实践指南。科学学生产传播、量化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能够有效应对数字化教育中的主体性困境、评价性偏差、科学性缺失等系统性难题,可通过系统性方法论和数据驱动技术革新教育决策,依托多元协同与科学伦理重构教育治理,结合路径依赖与扩散理论推动教科融合,实现教育数字化的系统性范式跃迁。

    2025年10期 No.39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主体的身份“异化”与纾解路向

    傅密;

    步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把握教育主体的身份定位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在技术由工具属性转向自主发展、人的情感属性受到规训的过程中,暗含了教育主体身份定位的“异化”风险。其主要表现在培养趋同带来的相似性、技术赋能引发的偏见性、隐私泄露产生的透明性、权责分担诱发的弱化性等四个方面。技术的发展逻辑回归于教育主体的发展逻辑,纾解教育主体身份异化风险要从情感文明建设、程序建设、法治建设和数字素养建设等维度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增效,彰显数智化时代的人本情怀。

    2025年10期 No.39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教师发展

  • 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本质内涵、实践特征与理性思考

    孙娟;

    新时代师德建设是在立德树人时代背景下必须长期贯彻落实的教育事业,把握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本质内涵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以及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等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新时代师德建设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师德评价的失衡性、利益博弈的复杂性、舆论环境的穿透性和复杂情景的不确定性等特征。新时代师德建设应把握师德建设的本质、厘清师德建设的难点、注重师德建设的方式和回归教师主体的友爱践行,切实有效提升师德建设成效。

    2025年10期 No.39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幼儿教师数字化评价素养的价值意蕴、结构要素与培育路径

    杨川;方玉菊;

    数字化评价素养是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评价的综合素养,该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优化班级管理。构建幼儿教师的数字化评价素养模型需要借助系统论的观点,从基础理念层、实践创新层与主体动力层出发,紧密围绕理念、知识、技能、合作与伦理五大核心要素,提出“理念先行:内部驱动幼儿教师意愿,培育教师数字化特质”“政策引领:引领数字化教育发展,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精准培训:数字评价深度融合,引领幼儿教师协同发展”的培训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数字化评价素养。

    2025年10期 No.394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教育探索》2025年下半年投稿指南

    <正>《教育探索》创刊于1981年,是以育人为宗旨、以践行先进教育思想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重在宏观与中观研究的教育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探索、研究、解决教育育人过,产出“真结果”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真问题”,提出“真对策”,注重内涵探研和实践指导,发挥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平台作用、阵地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现刊出2025年下半年重点收稿范围,为广大作者提供投稿指南,以作选题参考。一、重点收稿范围1.理论探讨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教育资源调配机制;教育理论的创新应用2.基础教育

    2025年10期 No.39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知网协同采编平台投稿及稿件审理流程

    <正>本刊中国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网址为:http://www.seek.cbpt.cnki.net一、投稿流程及注意事项1.用户注册进入网刊页面左侧的“作者投稿系统”,选择“注册”。请填写真实有效的邮箱和准确的手机号码。2.上传稿件(1)点击右侧“导航式投稿”,根据提示查看投稿须知、论文模板、版权协议,并点击“保存&下一步”(2)上传稿件全文及附件。请尽量上传“.doe”或“.docx”格式的文件。如果遇到上传失败或者找到文件的情况,请尝试将文件另存为其他格式,重新上传。(3)填写稿件基本信息,包括填写完整的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选择合适的栏目。(4)填写参考文献、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2025年10期 No.394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齐齐哈尔医学院

    <正>齐齐哈尔医学院坐落于风景如画的丹顶鹤故乡、嫩江之畔的齐齐哈尔市。学院始建于1946年,是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抗疫精神)实践教学基地、黑龙江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学院还承担着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医学教育管理中心、黑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中心等重要职责。作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学院拥有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成教生等各类在校生16000余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近6000人。

    2025年10期 No.394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