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

理论探讨

  • 教育生态学观照下高校五育融合的实践理路与推进策略

    童家飞;郭建忠;

    高校五育融合既主张五育间的兼而并重、联而共通,又注重五育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联动、共生演进,其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精神有着较强的适切性。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五育融合存在主体单一式嵌入、客体浅表式参与、介体适势性缺失、环体导向性偏误等非生态表征,应通过构建以多元主体协同共育为实践路向的高校五育融合生态格局、重塑以学生核心能力养成为目标归依的高校五育融合教学体系、健全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高校五育融合评价机制等实践路径进行破解。

    2025年07期 No.39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实施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障碍与策略

    邓龙九;

    为规范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应对伦理风险,社会各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并在核心伦理概念上达成初步共识。尽管教育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受到重视,但多数研究者聚焦关于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是什么”的争论,较少关注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实施问题。相较于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建构,将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转化为伦理行动更为关键、更具挑战性,面临来自伦理原则本身、技术方法以及伦理意识等多层面的障碍。弥合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与伦理实践之间的鸿沟需要多管齐下,形成治理合力,包括进一步优化细化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加强伦理工具和技术的研究、强化伦理教育、推动利益相关者跨界合作、推进“软硬”协同治理等。

    2025年07期 No.39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创新路径

    陈爽;

    中华体育精神有助于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助力时代新人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探索高校德育和体育的融合创新路径,要“坚守德育教学主阵地,‘以体育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健全高校德育文化体系,‘以体化人’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德育实践长效机制,‘以体树人’丰富高校德育载体”,推动中华体育精神全方位融入高校德育工作。

    2025年07期 No.39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基础教育

  •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校本教研的问题审视与纾解路径

    田学聪;辛爽;段海军;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的身体共在、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是构成互动仪式的四要素,对分析和解决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校本教研实质是发生于学校内部微观情境中各教研主体间的一种互动仪式。当前,校本教研存在参与者“假性”参与导致身体在场不足、参与者教研目的异化导致共同关注焦点偏误、参与者情感体验不同导致积极情感共享式微等问题。通过激活真实互动增强参与者身体在场与深度参与、重塑教研焦点促使参与者回归校本教研初心、深化共情共鸣激发参与者积极情感能量共享等路径,可有效纾解校本教研困境。

    2025年07期 No.391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 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与纾困路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李蕊君;杜学元;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是我国乡村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乡村小学劳动教育具有实现劳动成果财富价值、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等重要价值。但是,乡村小学劳动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认知偏差,窄化劳动教育价值”“共识薄弱,降低多方育人合力”“课程固化,制约本土资源开发”“价值功利,桎梏劳动教育作用”等现实困境。因此,应当通过“摒弃传统思维,铸就劳动教育的新思想”“凝聚教育共识,营造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开发本土资源,建设特色课程的新范式”“重塑价值导向,践行“五育”并举的新风尚”等纾困路径,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解决策略。

    2025年07期 No.39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从“经历”走向“经验”:幼儿园自主游戏与课程共生的机制与策略

    甄丽娜;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存在多维共生基础,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彰显需要游戏课程化,提取游戏的“大概念”助力二者的融合与共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的必然选择。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共生二阶支持运行系统能够支持教师挖掘单维游戏的“生长点”,实现单维游戏链条化,辨析多维游戏的“链接点”,实现多维游戏群落化。在课程与游戏的融合与共生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落实幼儿游戏行为的“观”与“察”,整理数据并反思行为,帮助幼儿实现从“经历”到“经验”的升华。

    2025年07期 No.39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高等教育

  • 新时代高校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江苏高校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发展为例

    唐娜;

    高校与区域创新体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当前,高校正成为区域创新的创新源头与核心动力。以江苏省为例,江苏高校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深化合作等方式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中,推动了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但高校在原始创新、人才供给、学科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及校企协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政府、高校和企业应通力合作,重点从营造协同创新生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完善科研体制机制、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五个方面发力,以更好促进高校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2025年07期 No.39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现实阻滞与推进策略

    蔡忠兵;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新使命、新任务与新要求。政策演进与实践路径分析表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政策驱动,聚焦关键主体,项目化推进”和“重点院校率先响应,局部试点,引领带动”为主基调,地方高校的参与度与贡献度较低。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面临认知偏差、政策红利缺失、教学资源紧缺等现实阻滞,需挖掘禀赋并发挥能动性,通过构建“五早”型培养模式、强化名师引领与经典滋养、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建构多元成长路径等措施,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

    2025年07期 No.39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刘丹平;陈磊;蒋旦悦;

    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保障理念,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部分高校质量保障理念有待深化、全员参与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不强、质量保障闭环运行不够顺畅、质量保障信息化支撑不足、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审核评估视域下,深化OBE理念、强化全员质量主体责任、优化质保体系、夯实质量保障数字化支撑、建设“五自”质量文化等建设策略,对于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7期 No.39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思政与课程思政

  • 驱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精准供给机制研究

    陈伟;唐登蕓;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构建精准育人体系,优化精准供给机制。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新要求,高校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进程,加强内容供给铸魂育人和价值引领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工程,构建精准供给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从而驱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助力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5年07期 No.39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 习近平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思想遵循与实践进路

    谭琦;张洪嘉;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思政课发展明确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清晰具体的发展历程,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目标、根本遵循和根本导向。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增强问题意识,将科学思想落到内容设计、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和机制构建的实处,形成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全方位合力。

    2025年07期 No.39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运行方式探析

    戢虹雨;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和关键任务,是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将党的创新理论从理论体系转化为学生价值观念的过程中,通过将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体系加以转化的方式运行而成。在系统呈现理论、精准融入教材、全程引领价值的过程中,将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目的。

    2025年07期 No.39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新质生产力驱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数字转型研究

    卜艳萍;陈慧文;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彰显了数字技术革命引领下的生产力跃迁趋势,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个性化与精准化的教育、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数字转型面临的数据安全与内容监管亟待加强、思政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立体化网络育人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应在强化监管评估与风险防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构建数字化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等方面优化转型路径,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共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2025年07期 No.39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教师发展

  • 角色理论视域下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角色的现实困境及破困之策

    程婷婷;闵兰斌;

    项目化学习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角色,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学科中心惯习制约及实然角色差距等影响,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面临认知、实践和能力三重困境。基于社会角色理论,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突破角色困境、实现角色成长,就必须重构角色观念以加强教师角色认同,加强角色支持以促成教师角色扮演,缩短角色差距以提高教师角色胜任力。

    2025年07期 No.391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形象研究——基于54位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迹的文本分析

    赵联;申文理;

    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从54位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的事迹文本入手,在角色理论视域下采用质性分析法对其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发现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形象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家国使命的担当者,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学术科研的表率者,学科素养的垂范者,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角色观念包括筑牢信仰、力学笃行传播真理、服务社会等18个方面,应从“健全激励机制,实现教师角色期望”“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增强教师角色技能“”建构传播机制,增进教师角色认同”等方面探索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培养路径。

    2025年07期 No.391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教师管理

  • 书院制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周智鑫;李浩哲;佟为;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旨在依托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的改革,实现教育和生活的一体化。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大学教育组织模式,其发展沿革契合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设计内涵。在实践中面临学生成长发展的参差、育人主体合力的不足、高等教育普及的挑战等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应当锚定价值引领、鼓励学生参与、强化科技赋能、坚持系统理念,通过借鉴书院制度,整合多方育人资源,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2025年07期 No.39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信息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的问题实质与优化策略

    戴靓;吕明阳;

    信息是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元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是链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桥梁。从信息本质看,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传输与控制过程,这一过程受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张力制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的外部信息环境、学生主体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的信息处理能力短板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信息编码方式的影响,引发了高校学生适应性问题。高校学生作为有限信息处理能力主体,其行为与香农信道定理所具有的数学同构性,可为构建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管理工作模型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基础公式。依托该模型,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信息传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信息要素的使用效率等维度提出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的优化策略。

    2025年07期 No.39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教育探索》2025年下半年投稿指南

    <正>《教育探索》创刊于1981年,是以育人为宗旨、以践行先进教育思想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日标指向的重在宏观与中观研究的教育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探索、研究、解决教育育大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真问题”,提出“真对策”,产出“真结果”,注重内涵探研和实践指导,发挥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平台作用、阵地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现刊出2025年下半年重点收稿范围,为广大作者提供投稿指南,以作选题参考。

    2025年07期 No.3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知网协同采编平台投稿及稿件审理流程

    <正>本刊中国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网址为:http://www.seek.cbpt.cnki.net一、投稿流程及注意事项1.用户注册进人网刊页面左侧的“作者投稿系统”,选择“注册”。请填写真实有效的邮箱和准确的手机号码。2.上传稿件(1)点击右侧“导航式投稿”,根据提示查看投稿须知、论文模板、版权协议,并点击“保存&下一步”。(2)上传稿件全文及附件。请尽量上传“.doe”或“.docx”格式的文件。如果遇到上传失败或者找不到文件的情况,请尝试将文件另存为其他格式,重新上传。

    2025年07期 No.391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正>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创建于1923年,当时名为中东铁路路立普育学校,创办者为时任中东铁路公司督办王景春。建校伊始,以王景春为首的爱国志士,持赤子之心,秉报国之志,传教育薪火,走过了光彩夺目的流金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路向前,1959年,学校被确立为首批市重点中学;197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群力校区投入使用。自2000年至今,我校已有近 1200名学生凭借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25年07期 No.39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1K]
  • 下载本期数据